找律師服務的需求有以下幾個特點:
1、專業性
古人云:術業有專攻。律師是經過極其嚴格的專業訓練和篩選的法律專業人員,能從專業化的角度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。
2、剛需
打官司沒有律師的參與,很可能會因為當事人的一句話,甚至一個詞的表述不當而導致整個官司輸得很慘。在一個離婚案中,筆者和當事人(女方)主張當事人雙方因感情不和已分居多年,應當準予離婚。對方當事人(男方)不同意離婚,作為代理人的對方當事人的堂哥(非法律專業人員)卻在法庭上大聲怒斥女方說:你憑良心說近幾年你回過家嗎?女方本來沒有分居的證據,這樣一來,雙方分居多年的事實不證自明。這只是一個非常平常的、極其簡單的案例,其實官司中專業性、技術性的東西遠不止這些。
可以這樣說:如果對方沒有聘請律師,您聘請了律師,無疑您的官司已經贏了一半;如果對方聘請了律師,您沒有聘請律師,無疑您的官司已經輸了一半了。
3、突發性
找律師的需求是突發的剛性需求,他不同于買車、買房,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選擇,突發性使得花費大量時間來研究判斷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任務——訴訟往往是迫在眉睫,你沒空慢慢研究。
上述特點決定了,找律師和你在淘寶隨便買點東西不一樣,你要承擔極高的選擇成本,一旦不慎選擇了錯誤的服務,時間、金錢、身心都會承擔巨大的損失,而且往往這種損失是不可逆的,沒有后悔藥。
拿汽車評測來比較,如果一個人只開過自己家的車,是不可能做評測的。做車輛評測,說些:“地盤比較硬,推背感強烈,視野較小”這樣看似簡單冠冕堂皇話的,肯定是沒有開過很多車的人。
對于大部人來說,法律需求是一次性的突發需求。好比你讓一個只開過自家車的人來評論某一款車型。無論好壞,都不可信。
購買了一次服務,就來評論律師服務專業性。這樣的意見和擲骰子的可信度一樣值得商榷。
當然,要解決并非沒有辦法,找專業的法律服務應該去專業的法律服務平臺。
基于業內權威專家經驗和對于全國訴訟案件大數據分析,贏了網創新打造了一整套方案徹底解決問題,幫助用戶明明白白選律師!
用戶提交案情后,多位律師參與競標,贏了網獨立評審所有法律意見并給出專業意見,競標截止時用戶將同時收到多份法律意見和服務方案,多角度選出好律師。
選擇律師時主要考慮一個“核心”(法律意見評分)和三個“參考點”(業務水平指數,簡歷評分,服務報價)。贏了網建議您在充分對比之后,再委托心儀律師。